药香溢深山

发布时间:2018-04-13 10:37:00|  来源:www.635288.com

(走进茅湖淌)药香溢深山(图)

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村民在地里劳作

  四月上旬,茅湖淌村连绵山岭中的几座,在绿色的簇拥中,有100多亩吐出新芽的药材地点缀其间。薄薄晨雾中,有的村民在地里薅草,有的垒行,构成一副副热火朝天的山村晨曦劳动图景。

  位于太阳河西南部的茅湖淌村,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共有629户2214人。“湖”土家语意为山间小平地,茅湖淌村因而故名。

  这里的村民朴实勤劳,几乎在每座山岭都种上了各种作物。

  “种下7斤包谷种,最多只能收回2斤种子的产量。”山大人稀,坡陡土黄,加上靠近山林的坡田还经常被野猪“光顾”,村民苦不堪言。

  出路在哪里?如何填饱肚皮还能鼓起钱袋子?茅湖淌村的村民在大山上动脑筋,在野猪口中抢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茅湖淌村非常适合种植药材,每家每户年年都会散种一些,一年的柴米油盐就有了着落。

  这中间,石鼻龙组的刘仲富无疑是最有眼光的,2015年,常年在城郊烟草基地工作的他回家走亲戚,一眼就看中了当地展种植业的条件。

  “散种没有规模,见效慢,收益薄。”2016年,刘仲富辞去工作,与同村的郭志喜等4人一起回乡谋划特色种植,大家你出2万,我出2万,凑齐10万元,带领周边21户农户开始发展药材。

  租地整田、买种下种、管理培训……3年来,刘仲富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地在山岭的黄土地上培育着“药宝宝”,村民们也凭借着多年来的散种药材经验把这个小“药材王国”打整的有模有样。

  “去年前伏的产量有3000多斤,卖了5万多块,今年预计产量在20万斤左右。”刘仲富的话语里充满信心。

  单打独斗不行,得向规模化种植发展。2018年,刘仲富加强和本地药材企业合作,成立了恩施市丰硒野源药材专业合作社,不愁种源和销路,一门心思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我们一共发展了150亩药材,其中有100亩前伏,50亩独活。”刘仲富指着一大片田地自豪地介绍说,他们在种植药材的同时,还发展了90亩烟叶和50多亩蔬菜。

  产业发展有了起色,收益多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也就越大。

  “只要勤快,脱贫是没得问题的。”石鼻龙组47岁的杨恩禄以每亩200元一年的价格给刘仲富租了5亩地,让合作社统一种植,自己和70多岁的父母亲在合作社干活挣钱。

  “一天我可以挣100块,父母两个可得到100多,加起来就有200多块了。”杨恩禄仔细地算着收入账。2017年,他还养了9头肥猪,3头母猪,加上务工,一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杨恩禄一家顺利脱了贫。

  不仅是石鼻龙组组,铁场坝组70岁的邹文梅靠在合作社务工,一年能增加收入7000多元。仅在去年,合作社给村民就发放了近20万元工资。

  大家的努力村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该村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支持村里产业发展,按照“村级主干道+组级支路+20户以上集中居住区产业扶贫路+入户泥结碎石小路”思路解决群众出行难,产业发展难问题。

  今年5月,茅湖淌至石鼻龙5.5公里的产业路将动工拓宽硬化,43户村民的出行难、产业发展难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路修好了,才有出路!”基础设施上去了,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就多了,刘仲富说,“就在前几天,又有2家医药企业前来考察,说要在这里搞药材基地,预计以后的种植规模将扩达到300亩。”

  “下一步,给村民垫资提供药材种子和肥料,免费提供管理技术。”刘仲富打算让更多村民自己参与药材种植,把分散的坡地都利用起来。

  “公司+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民”的产业模式在茅湖淌村逐渐成型。“变”土成金,药材种植逐渐成为了该村的富民产业。山岭里,种下的药材已经吐出新芽,脱贫致富的希望在这个小山村蔓延。

(值班总编:瞿照坤 编审:程玲 编辑:方宏艳)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