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新景美如画

发布时间:2018-06-08 15:30:00|  来源:www.635288.com

(走进高台)高台新景美如画

全媒体记者 刘正熙

  红日西沉,晚霞平铺,山间凉风吹过,宽阔碧透的芦苇随风舞动,一只只鸟儿掠过,或群飞或独鸣.....这样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并不是在人们熟知的水乡,而是在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高台村。

  “这一片,我们称之为峡谷湿地,以前这里也穷啊,村民发展不起来。”高台村第一书记周甲芳说,曾被戏称为“经济低地”的河塘组,在产业转型后又重新发展起来,漫步村中,穿衣戴帽的新房,正在兴建的基础设施,

  河塘组的发展,也是高台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代表。

  位于沐抚东部的高台村,原属全市重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1325人。

  2015年,村委会结合高台村实际,“对症下药”,依据各村组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在2015年之前,被称之为峡谷湿地的河塘组,地理偏远,交通不便,苦无发展良策的村民将村民填土转为耕地,然而粮食卖不出好价钱,越耕越穷,陷入恶性循环中,曾经宽阔的湿地被毁坏,而河塘组也陷入贫困之中。

  “村民们坐守宝山而不自知,湿地是少有的地域资源,我们村里头给河塘定的方案就是:恢复湿地。”在时任第一书记周甲芳看来,将湿地恢复好、保护好,便能够“靠山吃山”。

  但是,习惯于传统种植方法的村民却并不看好,在村里集资时甚至无人出钱。

  “村民们一时不明白,可以理解,毕竟是穷怕了,作为干部,我们要带好这个头。”为推动工作,周甲芳垫资了一万元启动资金,并挨家挨户做工作,请专家,蓄水筑池......

  现如今,河塘组发展养殖业——湿地里至少5000斤的鱼将带来预计二十万以上的收入。

  “不仅是发展产业,河塘组也正在修新路,到时候村民们卖鱼、外出,更加方便,日子也会更舒服。”周甲芳介绍到。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久经检验的“硬道理”,高台村在脱贫发展的时候,把修路放在重要位置:到大木垅的3公里通村公路,构筑全村路网的通畅工程......该村先后投资上千万,打通全村交通脉络,在发展大局中先行一步。

  “路修好了,过路的车多了,我们的发展机遇自然也多了。”村支部书记向全文说,该村主干道沿线的铺面全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租给了附近农户,通过出台政策和技术指导促其产业,有的农户靠着自然风光发展民宿,有的农户将自家种的农家蔬菜、水果、土特产摆上了货架,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小店便红红火火的开展来。

  正红山庄的老板向正红,曾经因为家里土地贫瘠而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2013年,看着大峡谷的旅游风潮兴起和高台村条件改善,他回到家乡,用在外打工攒下来的钱购置了一台车,在村里跑起了运输。经过几年的勤爬苦做,又购入第二台运输车,办起了自家的农家乐,家庭条件明显好转。到2017年,当年营利的毛利润便达到了百万元。

  新的一年,向正红租下了村里的电商平台门面,筹划着把自己的运输事业从路上“跑”到网上去。

  在过去一年,高台村联合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出资28万给贫困户免费发放了127头猪和两千多只鸡,并安排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实施一对一全程技术指导,以“产--供--销”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让贫困户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不光光是畜牧业,该村的种植业也全面发展,由全村统一规划,2014年种植的2300亩茶树,即将丰收。到2018年,将有800亩茶叶可供采摘,一亩预计收入可达2000元。

  补短板,强优势,高台村充分发挥临近大峡谷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旅游景点,让路过的游客留下来。

  该村尖刀班成员在一次次走访、巡村的过程中,为高台村定下未来的发展计划:一线两片,即以横穿高台的旅游公路为中线,同时打造以后山绝壁、日天笋为主的休闲旅游线路,和以原始拉索渡口(老鸹水—麻柳水)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并在渡口旁修建全州唯一的景点外游步道。

  曾经的“经济低地”变为风景优美的峡谷湿地,横亘全村的旅游公路成了财源滚滚的致富通道,村美人和的高台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值班总编:滕义 编审:程玲 编辑:李晋升)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