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锋胡先华
特约记者 刘武
5月24日,刚下了雨,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远处的山上云雾缭绕,满坡的茶园又开始发新芽,近处胡先华的茶作坊里,机器“扭着秧歌舞”似的欢快转着,让这间房子里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幸福和希望的背后都经过泪水与汗水浇注,胡先华也一样。
“14年那年,我屋里(媳妇)因为意外去世了,那时我娃儿才5岁,爸妈也都70多岁了,两老身体一身病,我真的不晓得怎么面对这个家。”提到这里,胡先华格外的沉重,脸上的表情透露出那段岁月的艰辛。
村干部告诉我们,在当时,只要他申请,政府是可以提供一些救助的。但他选择的是独立承担。
“自己有脚有手的,能够自己搞就自己搞,一有事情就去找政府,我还是迈不开那个脚”。胡先华有自己的想法。
为此,他出过远门打工,但由于家中老人时常生病,外出打工赚的钱都用在了来回的路费上,后来,他又在本村制茶加工厂内当师傅,茶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他唯一保障家里的生活工作也就没了。
俗话说,当老天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2014年,精准扶贫这股春风吹进了白杨坪镇洞下槽村。
“那时候我们看他这个样子情况,就给他说,让他写个贫困申请书,刚开始他硬是死活不愿意写,他感觉进入贫困户脸上无光”。随同的村委干部李和平说道。
“当时主要是觉得进入贫困户,帮扶也只是送米送油,不能保长远,把饭又不能把碗,不能管一辈子的。”有点不好意思的胡先华笑着回应道,“要不是精准扶贫,我现在都搞不起来”。
其实,在胡先华心中已经有了自己脱贫的思路,就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制茶厂,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也做出了很多尝试,为此他又去打过工。但对于家境不太好的胡先华来说,要靠打工攒出10多万真的太难了。
“刚开始,说搞这个制茶的场子也只是说哈,没想到帮扶我的胡科长比我还认真。了解到我没有启动资金,就去帮我联系政府的贴息贷款,没几天10万元贷款就到了,后面知道我这里电压不够又帮我去供电所增电压。那段时间,黄科长真的是三天两天又到我屋里来了,问我还有哪些困难......”当问到帮扶干部对其帮扶情况时,他满脸都是感激,本不怎么爱说话的胡先华打开了话夹子,一句连一句。
“我就在这附近,那段时间我是晓得的,当时他也是真的舍得搞,到处去跑机器,经常晚上两三点还在盘算,那段时间瘦了十多斤,黑的不行哒。”胡先华的邻居这样说道。
“虽然我也是贫困户,家庭底子差不多,不过当时我是他,估计这个茶厂就搞不起来,没得他这么搞得,这么有想法,有决心。不过也好,我在他这里做事,现在我也脱贫了。”站在一旁的胡志平乐呵呵的。
如今,胡先华的制茶厂每天处理鲜叶4000斤,大叶子就达3000斤,年利润达15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回馈村里,在贫困户中招了2名工人,提高了茶叶收购价格,增加当地老百姓种茶采茶的收入。
(值班总编:朱述耀 编审:李晋升 编辑: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