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古城墙:朝云不改旧时颜

发布时间:2017-05-15 09:14:00|  来源:
  最浓一抹是乡愁
  胡俊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进入五月,天气回暖,景物欣欣向荣,游人来去如织,恩施旅游业已进入旺季。
  美国作家肯·韦伯曾说过:“五月岂止是一个月份,从最现实的意义上说,五月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季节。”它既有春夏的蓬勃,又有秋冬的坚忍,是一个展现磨砺到收获的完美蜕变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酝酿,本报《恩施地理》栏目于今日华丽出鞘,闪耀登场。
  地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山河形胜,土壤植被、地质物产、文化文艺……无所不包。恩施位于楚蜀文化交融地带,中国阶梯地形的地理分界线上,山水瑰丽雄奇,文化斑斓深沉,这片土地上有着引人入胜的美妙风景,亦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报道资源取之不竭,也值得一写再写。
  深耕本土,发现恩施。传递给市民一个本土的、纯净的、令人愉悦的精神家园,是面临困局的地方传统纸媒突围的现实路径之一。《恩施地理》将以传播人文知识、传承地方文化为着眼点,立足本土,探索发现家园之美,融新闻性、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于一体,使文化与旅游、农业、林业、工业、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较好满足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我州全域旅游做好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每一片土地上所承载的所有时间和空间的节点,都是地理。大美恩施,是武陵源清江边上每一个人的异乡与故乡,这里的每一道“萍野仙踪”都值得大书特书。我们将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度挖掘恩施人文风物和历史典故,带读者一起发现和感受恩施的独特味道,打造一份独一无二的恩施城市读本。
  时代喧嚣的洪流终将湮没许多记忆,最浓一抹是乡愁,在你、我、他的心头挥之不去。田野芬芳、流水质感、空气温润、人物写意…让我们一起聆听光阴的故事,触摸文字的温度,勇敢地肩负起这片土地的历史重托,让乡愁留在每一个生活在大时代中的人心间。
  记者 胡俊杰
  峡谷幽林、崇山峰峦、小桥流水、农家小院,这样的美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造访过恩施的游人,面对恩施旖旎绝美的自然风光从不吝惜赞誉之词。
  然而,有着千余年建城历史的恩施古城却鲜有人知。不仅外地游客几乎从未听闻,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恩施人,对古城历史也知之甚少。
  城市,我们生活在其中。我们无比熟悉,有时候又非常陌生。
  因为热爱,所以了解。若要热爱,先必了解。人若此,城如是。

  东门城墙一角。
  时间跨度1400余年,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城之一
  亲水走廊是恩施城区标志性的亲民工程之一。
  从黄石大桥下行,沿北门河坝方向行走,百余米长的走廊两端,各自矗立着一块“东门古城墙遗址”的告示牌,古墙颓圮,杂草丛生,高大的槐树遮荫蔽日,潮湿的阳光弥散在人行道上,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从从容容,悠闲自在地轻装路过。
  与人行道一墙之隔,古城墙的另一面是军分区大院,与大院里庄严肃穆的环境相映衬,另一面虽身处闹市,却十分清幽,叫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恬静。行走其间,短短百米,思绪已随时光流转百年,每一砖每一瓦,都传承着老城的历史和厚重。
  “以恩施城墙城门城楼、传统街巷、文物古迹以及民风民情等构成的历史文化名城恩施,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部鲜活的民族史,是湖北的‘丽江古城’,与湘西凤凰媲美,遗憾的是,而今它还在长眠中,亟待我们去叫醒。”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清华向记者介绍。
  恩施地区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巴人时期,巴人首领务相率部族逆夷水(清江)西迁“君乎夷城”,夷城在恩施的观点被部分考古学家认可,但城址位于何处至今是个谜。公元260年,即三国吴永安三年,建沙渠县,为恩施市建县之始。恩施市出土“晋蛮夷归义侯”金印,是晋政权在恩施建立侯国封印的见证。
  现在的恩施古城,据文献明确记载建于宋代,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载:“宋旧城,即今象牙山及瑞狮岩因山为之,元仍其旧。”因恩施城区有唐建开元寺,不可排除今恩施古城即为唐代清江郡、县城址。如此算来,恩施古城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时期,时间跨度在1400年左右,是鄂、渝、湘、黔交界土家族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恩施市政协退休干部、文史专家贺孝贵经过长期考究后认为:现在的恩施古城已少有唐、宋、元时期的遗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明、清城市面貌与格局,保存了部分城墙城门、街区、庙宇,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多在古城以外区域进行,因此保存部分还是原汁原味的,特别是原来的街巷布局完全没有变更,这是一个奇迹,因此恩施古城是鄂、渝、湘、黔交界地区保存较好的古城之一。
  或许正因为如此,1991年湖北省政府公布湖北省9个历史文化名城,恩施为其一,1998年增加当阳市后,为全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城墙。
  城址总面积达0.5平方公里,历经战争洗礼仍得以遗存
  自设城伊始,老城即成为恩施郡所在地,是军事政治中心。同治版《恩施县志》载:“恩施为附郭首邑,县城即郡城也。周围凡五里七分有奇,崇二丈四尺五寸。门四:东曰迎恩,南曰朝阳,西曰金华,北曰拱辰。东北临清江,西北环溪水,串楼警铺,雉堞鳞列。”依势而建、依水而立的古城墙成为老城的屏障,商贾互市、官民通行,得以秩序井然,发展有序。
  据考证,在明代,老城城址总面积就达到了0.5平方公里,这一数据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没有大的变更。
  防御之术是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旧时城墙,多为战争之需而建。民国期间,相继经历了刘尊五炮轰恩施城、汤子漠围城、国汝州围城、甘占元围城、日机轰炸恩施城等事件,这些历经战争洗礼遗存下来的老城墙,记录着曾经的腥风血雨,诉说着当年的那份英勇和悲壮。
  “恩施城区自中华民国初期开始向城墙外发展,又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宋、元土城早已不见踪迹,明、清城楼城墙仅存,西门、南门两个城楼城门和数段城垣。”今年68岁的周学聪老人告诉记者,今黄石大桥处就是原来的东门城门洞,北门城门洞在二街老食品公司处。所以黄石大桥常被老恩施人称为东门大桥,二街临清江河路段也被惯称为北门河坝。
  老城周家石门是周学聪家里的祖宅,在其祖宅附近至今仍有部分残存的古城墙遗迹依稀可辨,甚至还能见到不少建造在古城墙夯土之上的民居。据其回忆,年幼时他曾和伙伴们多次翻越城墙到军分区内看露天电影。
  有一件事周学聪至今仍心有余悸,在其读小学时,学校曾组织过学生们进行挖城墙的劳动。一次,大家干得正欢时,城墙轰然坍塌,一位姓侯的女生和一位姓李的男生被掩埋其中,经及时抢救,侯姓同学得以幸存,而另一名李姓同学则不幸罹难。
  “拆得太可惜了,想起来就叫人心疼。”谈起过往,72岁的王元和老人仍是满脸惋惜,他说,上世纪60年代初,从二街到问月亭等处还有多段老城墙保存完整,遗憾的是,这些历经岁月洗礼得以幸存的老城墙最终却未能逃脱被人为破坏的命运。
  而黄石大桥至竹王祠那一段古城墙则在上世纪80年代被毁。周学聪回忆,当时附近的很多居民都在城墙上开垦了菜园,他家也拥有过一块“自留地”。1980年清江河发大水,水淹至城墙顶部,人们坐在城墙的垛子上就可以在清江河里洗脚。
  时过境迁,这样的景象已不可再现。穿越千年流光,唯有那些刻印在老城墙上的沧桑,在无声地暗示着这座城市的过往。

  西门城门洞。
  现存城墙是原城墙的四分之三,繁荣古城文化项目整体推进
  作为鄂西与川、湘交界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恩施古城难免经历代政治风雨的洗涤,有着起落跌宕的沧桑经历,特别是历代战争,古城总是处在各方争城夺地的战火煎熬中。
  恩施古城墙遗存有多少?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清华在多次查访后给出了答案,现恩施明清城楼城墙仅残存数段:东门——北至恩施市中医院职工食堂,南至市棉织厂,保存较好;西门——北至西后街26号,南至学田巷13号,保存最为完整;南门——西至学田巷12号,东至城乡街13号,保存较好;北门——东至四维街2号,西至胜利巷14号,残留甚少。另外,西、南城门上“金华”“朝阳”等字尚清晰可认。按周长计,现存城墙是原城墙的四分之三。
  这些残存的古城墙,隽刻着太多故事,陪伴着世世代代老城人走过童年。百转千回,洗尽铅华,成为回不去的原乡。一份残留的记忆,恍若隔世。
  2006年7月,时年84岁的陈靖国老人绘制完成《恩施老城旧貌》。此后,恩施市文物管理局邀请州城文物、文史专家,对照此图逐一核实、校正,并于2007年初完成规范制作。2007年1月,85岁的陈靖国老人开始绘制《施州古城图》,当年5月13日,《施州古城图》绘制完成。2009年8月,州档案馆将此图入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
  在各方的努力下,2010年,恩施市旅游局启动“恩施州城历史文化观光一日游”旅游线路,路线为老城“文昌祠——施南府古城门——洗马池——古民居——老街”。但是,这条线路并没有实际运行。
  时任恩施市旅游局局长田贵周认为,没有成熟的景点是这条线路没能运行起来的原因。虽然老城有许多文物建筑,但多是仅仅“挂牌”,大多破败不堪,只有符号意义,没有审美价值,也就没有了旅游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
  2011年,是老城的转折年,六角亭街道办事处以“繁荣古城文化”为目的,挂灯笼,办文化艺术节,启动老城改造,委托编制《恩施六角亭老城旅游规划》《六角亭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州规划局、恩施市文体局、恩施市文物局聘请相关机构编制《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施州城址保护规划》。
  2013年,《施州城址城墙维修方案》报到国家文物局。
  2014年11月4日,恩施市文物局收到省文物局下达恩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城墙(南门至西门段)保护工程专项补助经费1006万元。这一利好消息让多年来人们呼吁的老城文物保护有了实质性进展。同年7月22日,“施州城址——南城门及城楼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工,古老的南城门新增门楼和游步道等设施,人们可登楼望远,借景抒怀。
  流光千年,白驹过隙,朝云不改,旧时容颜,随着保护与开发步伐的不断推进,恩施古城,会有越来越多如我一样的外乡人,期待着掀开你的红盖头,洞悉你的体温,窥视你的容颜。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