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艳:精准扶贫应做到“三要”

发布时间:2018-07-03 15:21:00|  来源:www.635288.com

  由中共恩施市委主办、中共恩施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市文体新广局承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恩施市广大党员干部到一线脱贫攻坚图片展”于6月28日在风雨桥正式开展。

  在图片展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生动的图片,他们或是关爱帮扶困难群体、或是在抗洪抢线的现场、或是指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或是为老百姓解决生活生产用水……一幅幅图片有力地印证了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践行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不如扑下身子”实打实干的精神。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要坚定信心、扎实苦干、积极作为,努力做到“三要”,为实现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要有一副热心肠。恩施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黄利群同志为帮助困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她经常去贫困户家里“串门儿”。贫困户王在泮年逾七旬,不仅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妻子,还要照顾40多岁智障的儿子,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黄利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隔三差五的到他家走访,鼓励他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主动到他家为两位老人进行社保认证工作。看着黄利群用手机完成认证,王在泮微笑着说:“小黄这下帮大忙了,不用我们跑路,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们,让我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希望啊。”

  扶贫干部在进村入户走访过程中,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和群众处亲戚、与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家人,仔细了解他们的困难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热心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把贫困群众的困难问题当成自己的困难问题,把贫困群众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主业,把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尽快致富当成自己最大的政绩。

  要像一场及时雨。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面对贫困群众,不能敷衍塞责、不能久拖不决,不能有“等等看”的思想、更不能当“甩手掌柜”。现在每个贫困村有驻村扶贫干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大多数都有扶贫对象,根据扶贫对象的属性每月1次或每年3次、6次进行入户走访。秋木村西流水组贫困户胡应慈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唯一的养女已长大成人外嫁,身边常年无人照料。就近的一次走访中,恩施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扶贫干部得知其居住的房屋背后排水沟损坏,下雨后的雨水全部漫进屋内,扶贫干部们二话不说一起开挖屋旁的沟渠,而那时正是烈日当空,为行动不便的胡应慈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扰。“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呀,扶贫干部经常来慰问看望我,还帮我解决麻烦,让我心里上没负担!” 胡应慈满脸笑容地说。

  这样的事例充分说明贫困群众的事无小事、也决不允许再“等一等”,要在思想上更重视,树牢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关联意识,做到齐心协力、形成共识、头脑清醒、共同推进;要在行动上抓落实,领导方法千万条,率先垂范第一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得生动不如真实行动,真正把事做扎实、把问题解决好。

  要做一个实在人。扶贫攻坚,“精准”是前提。为实施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提供前提和依据,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扶贫对象身上,找出路要科学。要结合各地、各贫困户的实际,科学谋划发展前景、合理布局项目措施、大力培植适合适用的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确定发展路子和方向,让贫困户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对家中突发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生产扶持。同时做到其他技能培训,发动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做到就业扶持和提供信息服务齐头并进,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要多方联系,尽可能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致富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关键是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可以说,“绣花”是一种扶贫观,一针一线总关情;“绣花”也是一种方法论,每招每式有特色。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扶贫工作是个良心活,既需要真金白银,更需要沉下身子真抓实干。

(值班总编:滕义 责任编辑:程玲)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